中國醫藥研發投入持續攀升,本土藥企或迎大規模商業化產品

發表時間:2021-04-06 21:13作者:PSR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藥企創新,如集采政策、一致性評價工作的推進,都在倒逼藥企朝創新方向轉型。業內表示,我國醫藥研發投入正在持續攀升,醫藥創新新時代已經到來,頭部企業開始進行原始創新。


本土藥企或迎大規模商業化產品

  據了解,在2020年,中國本土生物醫藥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到了“火力全開”局面。如百濟神州2020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39.11%,達到12.9億美元。其表示,研發費用的增加主要用于正在進行以及新啟動的后期關鍵性臨床試驗,與安進公司合作相關的開發,新增的藥物注冊登記準備,以及與商業化前活動和供應相關的生產等。

  復宏漢霖確認2020年研發臨床開支同比增加約21.6%,約達到17.11億元;再鼎醫藥2020年研發開支同比增長了56.6%,也達到2.23億美元?;帢I2020年的研發支出也達到了14.05億元,較2019年微幅增長0.65%。

  從研發增速上看,永泰生物、德琪醫藥、云頂新耀-B這三家公司2020年在研發上的支出增幅皆超過100%。

  有業內表示,我國醫藥行業在高投入的背景下,本土創新型藥企也集體迎來收獲期,且部分企業迎來商業化產品。

  如2020年12月25日,諾誠健華自主研發的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成果宜諾凱(奧布替尼片)在中國獲批上市,迎來公司頭個商業化產品。諾誠健華明確表示,隨著奧布替尼獲批上市,2021年的收入來源將更加多元化。

  再如2021年3月24日,國家藥監局批準基石藥業旗下普吉華(普拉替尼膠囊)作為國家一類新藥上市申請,用于既往接受過含鉑化療的轉染重排(RET)基因融合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療,這也是基石藥業頭個商業化上市的產品。據基石藥業年報披露,2021年公司還將迎來多個產品的商業化上市。

  另外,榮昌生物3月11日也宣布其研發的用于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藥物,雙靶向融合蛋白藥物泰它西普(商品名:泰愛)正式獲得藥監局的上市批準。此次獲批上市的泰它西普,也將是榮昌生物頭款進入商業化的藥物,此前榮昌生物并未有創新藥物的營收,并且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隨著藥企研發投入的不斷加大,我國創新藥正迎來收獲期。但是也有機構提醒,創新藥企也面臨著技術路線和產品研發存在不確定性、競爭惡化、融資不及預期等風險。創新藥公司不斷提高研發投入,而短期內盈利能力有限,也可能面臨融資不及預期的財務風險。

  因此,能否加快創新藥商業化、更快更多地惠及患者,是諸多創新藥企當下面臨的重大課題。分析人士指出,“專業的商業化平臺是整個醫藥行業轉型升級、走向成熟的必然產物?!碑斚?,醫藥行業專業化分工正在從上游研發設計、臨床試驗環節延伸至下游產品銷售、商業化環節,專業規范的第三方商業化平臺,價值正在凸顯。


分享到: